专精特新即 “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”,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这四类特征的中小企业:
• “专”:指专业化与专项技术,企业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。
• “精”:指精细化,企业精细化生产、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。
• “特”:指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与特色化,产品或服务具有行业或区域的独特性、独有性、独家生产的特点。
• “新”:指自主创新与模式创新。
专精特新企业一般精耕于以下十大领域: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、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、农业装备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装备和电力装备。
根据《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》,专精特新企业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:
• 创新型中小企业: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、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,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,培育目标是 100 万家左右。
•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:实现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发展,创新能力强,质量效益好,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,培育目标是 10 万家左右。
• 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 企业: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,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,培育目标是 1 万家左右。
由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,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评价标准,组织对企业自评信息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审核、实地抽查和公示。公示无异议的,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公告为创新型中小企业。
包括创新能力、成长性、专业化三类 6 个指标,满分 100 分,企业得分达到 60 分以上即符合创新型中小企业标准。
• 创新能力指标(满分 40 分)
◦ 与企业主导产品相关的有效知识产权数量(满分 20 分):
▪ A. I 类高价值知识产权 1 项以上(20 分)
▪ B. 自主研发的 I 类知识产权 1 项以上(15 分)
▪ C. I 类知识产权 1 项以上(10 分)
▪ D. II 类知识产权 1 项以上(5 分)
▪ E. 无(0 分)
◦ 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(满分 20 分):
▪ A. 5% 以上(20 分)
▪ B. 3%-5%(15 分)
▪ C. 2%-3%(10 分)
▪ D. 1%-2%(5 分)
▪ E. 1% 以下(0 分)
• 成长性指标(满分 30 分)
◦ 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(满分 20 分):
▪ A. 15% 以上(20 分)
▪ B. 10%-15%(15 分)
▪ C. 5%-10%(10 分)
▪ D. 0%-5%(5 分)
▪ E. 0% 以下(0 分)
◦ 上年度资产负债率(满分 10 分):
▪ A. 55% 以下(10 分)
▪ B. 55%-75%(5 分)
▪ C. 75% 以上(0 分)
• 专业化指标(满分 30 分)
◦ 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情况(满分 10 分):
▪ A. 属于《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》(10 分)
▪ B. 属于其他领域(5 分)
◦ 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(满分 20 分):
▪ A. 70% 以上(20 分)
▪ B. 60%-70%(15 分)
▪ C. 55%-60%(10 分)
▪ D. 50%-55%(5 分)
▪ E. 50% 以下(0 分)
由创新型中小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,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认定标准,组织对企业申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审核、实地抽查和公示。公示无异议的,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
包括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年限、研发费用总额、研发强度、营业收入等基本条件,并从专、精、特、新四方面设置 13 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分,满分 100 分,企业得分达到 60 分以上即符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标准。
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,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认定标准,对企业申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初审和实地抽查,初审通过的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对被推荐企业进行审核、抽查和公示。公示无异议的,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 企业。
围绕专、精、特、新以及产业链配套、主导产品共六个方面,分别提出定量和定性指标,考虑 “小巨人” 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排头兵,被认定企业需满足全部指标要求。
随着政策的不断迭代与优化,专精特新企业的申报门槛及审批标准日益严苛。2023 年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中,全国共有 1.7 万余家企业参与,评审数量约 1.5 万家,最终仅有约 0.4 万家企业成功通过评审,通过率创下历史新低。想要提高认定通过率,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实用技巧:
1. 深入了解认定标准:全面了解认定条件和标准,确保自身符合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以及企业规模、市场占有率、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。
2. 加强研发投入: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市场营销、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,合理归集和核算研发费用。
3. 积累自主知识产权:积极申请专利、商标、软件著作权等,通过自主研发、受让、受赠或并购等方式获得知识产权。
4. 优化企业管理: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流程,包括财务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、研发管理等。
5.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: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,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,并在申报材料中详细说明转化过程和效果。
6. 准备充分的申报材料:提前准备好企业法人资格证明、财务报表、研发费用审计报告、知识产权证书、科技成果转化证明等各项材料。
7. 获取专业指导:寻求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的帮助,获取一对一的指导服务,确保申报材料的质量和申报流程的规范性。
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即将开启,预计评审难度将进一步加大,标准也将更为严格。企业需提前做好准备,深入了解申报政策和评审标准,加强内部管理,提升创新能力,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有需要申报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或有收购 / 转让意向的企业,可随时咨询相关专业人员。
(注: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)